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解读(第二级)之七:质量保障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1-27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解读(第二级)

七、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部分体现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及结果动态监控的质量要求,对毕业要求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本部分测评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支撑毕业要求的情况;二是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保障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情况;三是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的评价结果运用情况。具体包括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二级指标。

7.1[保障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

内涵解读

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各分支系统协同运行、达成毕业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管理机制。该指标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构建覆盖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考试、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训练等主要教学环节,标准明确,符合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律和质量管理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将质量要求落实到位,从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机构、管理责任等方面支持服务毕业要求达成,有效保证人才培养任务的顺利完成。

考查要点

1.专业确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供相应的政策、经费和组织保障机构,有一支满足要求的质量管理队伍。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

2.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齐全、合理,符合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律和质量管理科学,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3.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序,且能够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作及各项质 量要求落实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等,质量要求落实到位,各项管理措施切实可行。

7.2[内部监控]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

内涵解读

内部监控支撑课程教学质量与毕业要求的达成。该指标要求校院两级建立以课程教学质量和毕业要求达成为重点、对教学环节全覆盖的内部监控机制,围绕毕业要求达成的质量要求分解方法,将毕业要求达成与否和每门课程、每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对应起来,依据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结果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课程短板和学生的能力短板,并通过反馈结果分析与自觉改进措施等,及时改进课程质量,保障毕业要求达成。

考查要点

1.按照内部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论证和设计专业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保障毕业要求达成。

2.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得到落实,所采取的具体管理和监控措施较为有效。有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了高水平教学督导队伍和完善的评教评学制度,运行较好。

3.有对课程质量监控和毕业生质量达标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改进教学措施的实际效果。定期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包括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学校二级机构评估等,评价内部质量监控正常运转并有效。

7.3[外部评价]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学前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

内涵解读

外部评价主要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是通过调研、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满意度、所有利益相关者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发现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该指标要求学前教育专业重视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通过跟踪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邀请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评价等,准确把握、评估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改进教学,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更好的契合度。

考查要点

1.专业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发现问题,促进专业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注重邀请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跟踪评价机制已经形成固定做法,并稳定地扩大覆盖面,其结果能够进入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3.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外部评价对于教学改进有实际效果。

7.4[持续改进]

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内涵解读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赖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该指标要求校院两级采用多种方法对专业进行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对校内外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结果用于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学校有组织机构负责质量监控,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使改进工作得以落实,使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完整有效运行,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考查要点

1.建立校内基本教学状态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教学状态信息。把常态监控的信息和自我评估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教师,促使教学工作持续改进,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2.注重专业招生、培养过程、毕业生质量的全程管理与持续改进,督促专业开展自我监控和质量评估,运用课程目标评价的结果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办法,运用毕业要求评价的结果修订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运用培养目标评价的结果修订与完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支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的达成。


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解读(第二级)

七、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达成毕业要求的重要管理环节。本部分考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二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情况,三是对评价结果的有效使用。具体包括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二级指标。

7.1[保障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

内涵解读

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保障组织架构、质量保障目标体系、质量保障实施过程三个部分,是保障人才培养各分支系统协同运行、达成毕业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管理机制。本指标要求专业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能够建立覆盖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从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机构、管理责任等方面,有效保证人才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

考查要点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要求,制定包含课程、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三级质量管理的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质量要求。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序,质量要求落实到位,各项管理措施切实可行。

3.能够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作及各项质量要求落实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等。

7.2[内部监控]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

内涵解读

内部监控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指标要求专业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育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建立覆盖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全过程的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通过采取自主教学检查、评价与反馈、结果分析与自觉改进等方式,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考查要点

1.围绕毕业要求达成的质量要求,将其分解为每个主要教学环节、每门课程的质量要求,论证和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内部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2.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所采取的常规教学管理、教学督导和评教评学等管理监控措施运行有序,能够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3.能够围绕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和毕业生质量达标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包括课程评估、学生学习评估和专业建设评估等,保证内部质量监控机制正常有效运转并得到持续改进。

7.3[外部评价]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

内涵解读

外部评价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环节,对毕业要求达成和培养目标实现产生重要影响。本指标要求专业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毕业生履职情况;定期邀请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对毕业生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改进课程教学工作,使专业人才培养与小学教育发展形成良好的契合度。

考查要点

1.专业围绕师范生毕业要求达成和毕业5年后专业发展成就,设计并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外部评价机制。

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外部评价机制运行正常,能够定期邀请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7.4[持续改进]

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内涵解读

持续改进,通过改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是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行的根本目的。本指标强调专业充分利用对专业办学各个领域、人才培养过程各个环节质量监测获得的状态数据,在定期进行内部监控与外部评价的基础上,对校内外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反馈给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制定改进措施,使改进工作得以落实,使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完整有效运行,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考查要点

专业能够对校内质量监控和校外质量评价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所提出的改进措施真正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学习和发展,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毕业要求的达成。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解读(第二级)

七、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部分体现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及结果动态监控的质量要求,对毕业要求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本部分考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支撑毕业要求的情况;二是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保障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情况;三是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的评价结果运用情况。具体包括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二级指标。

7.1[保障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保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机构健全,责任到人,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

内涵解读

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保障组织架构、质量保障目标体系、质量保障实施过程三个部分,是保障人才培养各分支系统协同运行、达成毕业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管理机制。本指标要求专业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能够建立覆盖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从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机构、管理责任等方面,有效保证人才培养教学任务的完成。

考查要点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要求, 制定包含课程、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三级质量管理的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质量要求。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序,质量要求落实到位,各项管理措施切实可行。

3.能够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作及各项质量要求落实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等。

7.2[内部监控]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保障毕业要求达成。

内涵解读

内部监控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指标要求专业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育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建立覆盖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全过程的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通过采取自主教学检查、评价与反馈、结果分析与自觉改进等方式,定期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考查要点

1.按照内部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论证和设计专业质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保障毕业要求达成。

2.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得到落实,所采取的具体管理和监控措施较为有效。有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了高水平教学督导队伍和完善的评教评学制度,运行较好。

3.有对课程质量监控和毕业生质量达标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改进教学措施的实际效果。定期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包括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学校二级机构评估等,评价内部质量监控正常运转并有效。

7.3[外部评价]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

内涵解读

外部评价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环节,对毕业要求达成和培养目标实现产生重要影响。本指标要求专业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毕业生履职情况;定期邀请中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对毕业生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改进课程教学工作,使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教育发展形成良好的契合度。

考查要点

1.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发现问题,促进专业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注重邀请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跟踪评价机制已经形成固定做法,并稳定地扩大覆盖面,其结果能够进入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3.建立了中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外部评价对于教学改进有实际效果。

7.4[持续改进]

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内涵解读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赖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该指标要求校院两级要采用多种方法对专业进行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对校内外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结果用于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课程目标评价的结果要用于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办法;毕业要求评价的结果要用于课程体系的修订,师资及教学资源的配置;培养目标评价的结果要用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修订与完善。学校有组织机构负责质量监控,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使改进工作得以落实,使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完整有效运行,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考查要点

1.学校有组织机构负责质量监控,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使改进工作得以落实,使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完整有效运行, 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2.建立校内基本教学状态信息库,并定期更新教学状态信息。把常态监控的信息和自我评估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教师,促使教学工作持续改进,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3.注重专业招生、培养过程、毕业生质量的全程管理与持续改进,开展自我监控和质量评估,支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的达成。